194試讀《那些沒有妳的自憐派對》
——只求進步,不必完美!
書 名:那些沒有妳的自憐派對
作 者:朵敏妮嘉‧露塔
譯 者:蔡宜真
出 版 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3年09月28日
【試讀心得】
「愛」與「傷害」是我們人生最常見的兩大元素。
而往往傷害我們最深的人,正是我們彼此最深愛的人!
凱絲是個藥物成癮者、藥頭、購物狂、倒閉的生意人,更是個失能又失職的母親;但卻也是個深愛孩子的母親!
她不讓女兒去上學,只為留住孩子陪她一起看電視上好看的影集。
她會拿毒品給孩子吃,甚至鼓舞女兒可以未婚生子;但也拼命打工,為了要給女上昂貴的才藝課,穿名牌設計師的洋裝,讀私立名校!
她是個很糟糕的母親,但也是個很棒的母親!
她可以帶著五歲的露塔,去砸毀別人車子的擋風玻璃,一起期待玻璃碎裂的美妙聲音;但卻也是河川保護團體的熱切志工,可以天亮即起,潛入鄰居家院子,拍下她們非法修剪的沼澤草叢,還有不該建立起來的海堤,甚至等不及要站上法院證人台去作證。
她既不成熟又複雜,她說話口無遮攔,很令人受傷;但她愛孩子勝過任何人!
她靠領救濟金過日子,每當領前的日子,她會又唱又跳的大叫:「發前日!發前日!」然後立刻把錢花光光,用來買古柯鹼、新衣服、新玩具、新繪本。到了月底,就四處翻找沙發縫隙,試圖找出可能失落的硬幣……
上才藝課,她知道自己無法早起送孩子去,她會雇用專人計程車把孩子送去上課。
她會犧牲假日,超時打工,只為幫新愛孩子買一台全新的蘋果電腦。
但是當孩子還是娃兒的時候,她常常讓孩子飢餓到四處找食物,把廚房所有廚櫃的抽屜打開當階梯,爬爬爬……找找找……然後埋首在摔碎的花生醬瓶裡舔食。從那時起,露塔面對食物時,大腦中的人類高級智慧區就會自動關閉,只剩快速把手放進嘴裡的自動機械機制,直到吃完所有食物,才會眨眼或呼吸!
面對這樣令人心碎感傷卻又難掩莞爾的黑色幽默母親,真是令人無言!或許我們都是凡人,我們都站在任何立場角度的兩端待人處世!有時「愛之深,責之切」;有時因立場不同,「有心冷漠無情」的傷人;有時是「漠然毫無知覺」的傷害了摯愛。我們常常這樣,時時擁抱矛盾活著。有時明知故犯,有時不知不覺,或者後知後覺。所以學會「知覺」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才有機會做個「有趣的人」,或者「好人」。因為凱絲完全不知道女兒露塔為什麼不理她了,因為她完全不知道她給女兒生命中留下了什麼樣的傷痛……直到現在她依然沉淪在凌亂的毒品堆裡。
因為凱絲認為「成為有趣的人,遠比成為好人來的重要」!露塔成長過程中,在「不平凡母親」的影響下,過得很墮落,很狼狽,很傷痛,卻也遍嘗不平凡的人生經歷,飽嚐酒精控制的紛亂人生,不知為何而做的成了「性機器」。只因媽媽說的「盡情的幹吧!」是否「享受」?她說「不知道,一堆男女互幹,最後造成腹股溝撕裂傷!」很想自殺,就只好靠跟人上床來分散注意力。總而言之,自殺的意念越強,就
越常跟人上床,她覺得自己的人生就像一部軟性的色情片,裡面充滿了沒有靈魂、令人厭惡的肉體!
是否「有趣?」我們無權替她下定論,但是很肯定的是這對母女都曾經沉淪,因為失職失能的母親,而成為毒品、藥物、酒精的禁癵。幸好父親、繼母及戒酒中心朋友們的耐心支持鼓勵,以及藉著「文字」魔力幫助她走出人生的死亡幽谷。藉「文字」的揮灑,誠實道出自己慘敗的人生,同時恰好也是一般人心中的秘密,因而溫暖人心,獲得共鳴,竟然不知不覺是大家公認的「好人」,以及燦爛耀目的「大作家」!揮別慘敗的「卑微輸家」,成為自己命運的「大贏家」!
雖說露塔對喜怒無常母親的愛有無限依戀,但是相對的,她對啟發她但也差點毀了她的母親,也具有無限的恨。就像絲絲聲之於蛇,哭聲之於小寶寶,就像太陽每晚沉默的落入相同的天之角落。這一切都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她跟母親都病了。她必須離開母親,才能活下來!
這一切美好的、坎坷的、掙扎的、有趣的,都是母親給與露塔人生颶風般的影響。甚至目睹母親喀藥、販毒、吸毒,乃至於把女兒也拖著墜下藥物與酒精成癮的深淵,她都客觀溫柔的娓娓道來,以黑色幽默,耐人尋味得的方式走過這一切,最後辛酸痛苦的漫漫爬回正常社會。以「寬容的心」、「寬容的眼」,讓我們看見彼此的脆弱與無奈!以「諒解」穿越困境,我們才能在「一片荒蕪看見無限美麗」!但是不必偉大到陪著有病的媽媽一起埋葬,這才是真正的「諒解」!
如果說露塔的童年令人心疼,那麼她青少年以後的人生,真的很令人心痛!幸好她從小對文字有「狼一般飢渴的胃口」,讓她儲備足夠的能力,藉由「寫作」,在愛與痛衝突與平靜之間,建造橋梁。藉由「寫作」,冷卻思緒、行為,扭轉自己的人生,沉澱自己的意識,甚至喚醒逐漸模糊的記憶。弱化了的思想與感覺,可以再度浮現。藉由「寫作」,在矛盾中找到頭緒,所以說,即使在生命中最荒蕪的時刻, 依然勇敢無懼,富足篤定!
這是一本關於愛與傷害,乃至於成長的回憶錄,記錄一個不健全家庭,週遭環境也不友善的的小女孩人生為起點,藉由自覺,擁抱瓦礫中閃爍微弱光芒的「愛」,藉由「文字」而走到閃耀生命光輝的一段生命歷程,甚至對別生命產生無比鼓舞力量的歷程。雖然結果並非全然的美好與救贖,因為這本《那些沒有妳的自憐派對》正是露塔對母親的愛與恨,是情書,也是告別信,唯有「離開」,才有「愛」的力量!所以這本書一點都不煽情、不矯情、不虛偽!
承認人的無奈、醜陋,人生不一定有「更好」或絕對的「救贖」。人不必要因彼此相愛而彼此傷害,互相折磨年復一年。真正的人生就是「追求進步,而非完美!」人不一定要過「格言式」的屁話人生!
非常感謝商周出版又一本令人心碎,但也淚中帶笑,充滿愛恨交織,矛盾感情的寫實小說,值得推薦給矛盾中、困惑中的朋友細細品味咀嚼!
【新書簡介】
「小女孩自然都會經歷一種階段,當賀爾蒙的影響達到頂峰、自我意識覺醒,她們就會突然開始鄙視起自己的母親。但我沒有。當我越長大,我就越害怕失去我母親猛烈、喜怒無常的愛。」──朵敏妮嘉.露塔⋯⋯
在這本驚心動魄的回憶錄中,凱絲,這個野獸般的母親,隨著每一頁翻過而愈加膨脹,充斥著實境節目中當做討論主題的種種失能問題:她是個藥物成癮者、藥頭、購物狂、囤積狂,還是倒閉的生意人。她在女兒面前,毫不猶豫地拿鐵撬敲碎某人車上的擋風玻璃。
身為作者,朵敏妮嘉‧露塔應該感謝她的幸運星,讓她能有這麼特別的人當她的母親。但身為女兒,可就不做如是想了。凱絲是個充滿矛盾的奇葩,這個女人收到福利金支票時會蹦蹦跳跳地大叫:「發錢日!發錢日!」,卻也會執著於名牌服裝和史科西斯的電影。這女人會鼓勵她還是青少年的女兒懷孕,卻也會幫助她進入名校菲利普學院就讀。她們母女的關係在凱絲的藥量逐漸增加、行為也愈加失控之下惡化,並不令人意外。
當然,沒有人能靠著一本精采的回憶錄,就擺脫拉拔長大的那雙手,即使像露塔那樣的母親也一樣。在本書的後面四分之一,主要是描述露塔自己持續的酗酒問題,以及不斷失敗的親密關係;打破了本書前四分之三讓人著迷的魔咒,儘管很可怕,卻帶有一種朦朧、出人意料的美感。相反地,露塔如今的掙扎,充滿赤裸裸裸地憤怒和自憐,讓人刺痛。本書宛如更灰暗、有趣、限制級版本的《玻璃城堡》,展現出文學中的嶄新語言。露塔的書既是給母親的情書,也是告別信,這位母親啟發了她──也幾乎毀了她。
【作者介紹】
朵敏妮嘉‧露塔(Domenica Ruta)
出生並成長於麻塞諸塞州的丹佛市。畢業於歐柏林學院,並獲得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米確納寫作中心的碩士學位。曾入圍奇恩文學獎,並獲選為麥道爾藝術村The MacDowell Colony、紐約藍山藝術中心Blue Mountain Center、溫切斯特Hedgebrook等地的駐村創作者。
【各界好評】
*如同《大說謊家俱樂部》、《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等悲劇家庭回憶錄一般,露塔詳細地描述了她如何掙扎走出母親嗑藥的童年歷程。令人意外地,這本回憶錄描寫的並非吸毒,而是在經濟上高高低低的過程,她的母親在生意上有時會獲得成功,但在擔任親職上卻是完全的失敗。露塔造訪住在附近的中產階級的父親的家時,她和母親的赤貧在相較之下更顯露無遺。這種兩面生活在她母親事業成功之後並沒有消除,反而帶來源源不絕、大量充斥的藥物,導致露塔本人的上癮。她坦承自己有時候記憶模糊,並對自己的失敗坦承不諱,揮不去那令人心痛的事實,亦即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建立人生是如何地困難。露塔的雙親是如此輕易地、完全地失職,她以一種旁觀者般的超然,訴說父母親帶給她的無助絕望;使本書充滿張力。──Booklist
*「一本來自於當代的非凡回憶錄,記錄一個女孩從不友善的街道(以及雙親)為起點,最終成為作家的曲折過程……在蓬勃發展的回憶錄類文學作品中(尤其是內容包括十二步驟戒癮悔改過程的),誕生了朵敏妮嘉‧露塔這位贏家,以及她閃耀的作品……儘管生活過得赤字累累,露塔卻與生俱來一種『對印刷文字有狼一般的食慾』……幸運的是,她對文字的沉迷一直持續到她具備了所有的工具,可以用來創作出閃耀奪目、深入肺腑的回憶錄。」──ELLE雜誌
*伊扎‧龐得指示朵敏妮嘉‧露塔說:「寫點新鮮的」,而她也這麼做了。艱難的童年很多,但能將危難化為藝術者幾希。立場堅定不移、在幽默中見諒解,本書是難得一見的故事,看似老套卻讓你非讀到最後不可。──Kathryn Harr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