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如果有我,有幾個我?》│迴響贈書活動
對你而言,人生最重要的意義是什麼?請分享你的想法,就有機會獲得啟示出版《我是誰?--如果有我,有幾個我?》一本!活動方式
生而為人最重要的思考!
德國暢銷一百五十萬冊,全球授權二十三種語言,近年來最驚豔的哲普書!
這不是一部哲學史導論,也不是腦筋急轉彎的哲學入門;
它以「人是什麼」的問題為起點,以現代科學研究成果為工具,
探討人的認知、倫理、信仰、自由和愛的意義,
那些都是我們在生命裡終究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關於什麼是人生的意義,如果你問我的話,我的回答是:
保持好奇求知的心,讓你的好主意付諸實現,
用生命來豐富每個日子,而不是用日子來堆砌生命。
過去從未有一本書能在同時提供自然科學的知識條件下,這麼全面性地帶領讀者去思考各種人生重大的哲學問題。作者以諧趣而優雅的筆調,用豐富淵博的知識,幫助我們在面對關於人的龐雜知識時,找到一條絕佳的小徑。
本書橫跨了心理學、哲學、生物學、腦部科學等不同學科,為我們介紹它們當前的最新發展。如同一幅令人驚歎的拼圖,最後終於呈現出今日科學界眼中「人類」的完整樣貌,讓我們在面對人生的種種迷惘與困惑時,終於看見了一座指引方向的燈塔。
全書分為34章,每一章都有一個提問,作者刻意不預設答案,而是以這種方式不斷地引導讀者去思考。面對每個問題,作者使用各種貼近生活、充滿趣味的例子來引起讀者的好奇心,吸引讀者忍不住一直讀下去。
關於人生的問題永遠沒有標準答案,但當你讀完本書,所有屬於你的答案,都將在你的心中清楚浮現。
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 林正弘 專文推薦
知名作家/精神科醫師 王浩威、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 何飛鵬、知名文化評論家 南方朔、新生代氣質女星 張鈞甯、PC HOME ONLINE董事長 詹宏志、知名作家 楊照
鄭重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活動方式】
對你而言,人生最重要的意義是什麼?(請分享你的想法,30字以上)
【活動贈品】
《我是誰》乙冊,共5名
【作者簡介】
理察.大衛.普列希特(Richard David Precht)
哲學家、政論家、作家、媒體出版人。一九六四年出生於德國索林根市(Solingen)。一九九四年於科隆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其後幾乎任職過德國各大報及電台,並擔任過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的研究員。
二○○○年榮獲生物醫學大傳獎。創作有兩本小說、三本非文學類著作。其中他的童年回憶錄《列寧只來到盧登夏德》( Lenin kam nur bis Lüdenscheid)已拍成電影,另一本非文學類作品《愛情的哲學》銷售亦超過十五萬本(已由商周取得版權)。目前定居於科隆和盧森堡。
【試讀摘文】
一個再平凡不過的不可思議:愛是什麼?
法蘭克福大學在一九六八到六九年間的冬季學期發生了一件不堪的事。阿多諾在授課時遭到學生嚴重的抵制,使這位著名的哲學和社會學家面對外界顏面無光;而「社會研究學院」也被學生佔據。阿多諾在經歷了這些事件後,一夕之間取消了自己所有的課,於是大學面臨了一個難題:學期進行到一半,該到哪裡緊急找來代課教授,一位膽子夠大、敢奮勇跳進社會學學院這個危險漩渦裡的人?令人驚訝的是,真的出現了這樣一個人選,一個沒沒無聞、四十一歲、來自明斯特的行政專家。他的名字是尼克拉斯‧盧曼(Niklas Luhmann)。而他開的課名為「作為激情的愛情」。
一門關於愛情的課?正當社會學和所有人文社會學科都在討論「後資本主義」的當前和未來的時候?在學生浮動情緒達到了頂點的時刻,這名勇氣十足的代課教授來到大學主樓位於四樓的大講堂中,站在僅約二十個好奇且不想參與罷課的學生面前,以「親密關係的理論」為題消磨時間。
根據盧曼的看法,愛情可以做到這個「自我表述」,這就是愛的功能。由於這個溝通形式很罕見,也因此「不可思議」,但仍是很平凡的溝通形式。這樣看來,愛是很平凡的不可思議,也就是「在他人的幸福裡找到自己的幸福」。人在心裡為對方的設想,將因為愛而產生很大的變化,不再以「一般」的觀察角度去認知對方。這就是愛情獨特的性質:戀愛的人只看得見對方臉上的笑容,卻看不見嘴裡缺了牙的空隙。盧曼以他獨一無二的冷靜客觀說:「與外表世界的關連被淡化,而內心的波動則被激化(意為增強)。愛情必須靠個人的性格資源才能穩定持續。」
戀人協調彼此的期待的過程當然是非常麻煩的,因為那極可能會帶來失望。它是所有符碼中最脆弱的(而這就是愛情的矛盾之處),卻應該保障最高的穩定。戀人越能夠確定他對「穩定」的期待可以得到滿足,那麼這個戀愛關係(無論是正面或負面意義)就會越和諧。完美而和諧的「對期待的期待」雖然很可靠,卻沒有刺激感,因為它正削減了「不可思議性」,而那正是刺激感的來源。盧曼認為,把愛情視為感覺、性欲和尊重之綜合體的浪漫想法,永遠都會是一種苛求。因此,要在另一個人的世界裡找到意義(就算只是在有限的時間裡),其實是很高的要求。
我們得停下來想想:「為什麼會這樣呢?」盧曼並未提供答案。為什麼愛情關係初期的熱切渴望無法長久持續,反而會日漸耗損呢?這真的只是因為可預見的「對期待的期待」嗎?而它在溝通(也就是在期待的協調上)效果不佳的愛情關係裡,耗損得難道不會更快嗎?這個「日漸耗損」的情況是否可能還有個盧曼看不到的不同原因,例如生物化學的原因?
愛情裡的關鍵角色是一種名叫「催產素」的荷爾蒙。當男女在享受彼此的性愛歡愉時,兩人體內都會釋放出催產素,其效用可比作鴉片,既有刺激也有鎮靜的麻醉效果。有趣的是,催產素被冠上「專一荷爾蒙」或「聯結荷爾蒙」的稱號,竟是因為平原田鼠的研究。平原田鼠是單一配偶制的,和其另一種具有較少催產素受體的近親高山田鼠不同,亞特蘭大埃默里大學著名的約克斯靈長類研究中心,以中心主任為首的美國學者們用注射催產素阻斷劑的方式,拆散了大量幸福的平原田鼠伴侶,因為他們立刻變得不再忠誠專一,而是像高山田鼠一樣性欲高漲。如果說平原田鼠此時表現的是「無選擇性交配行為」,那麼原本性欲強烈的高山田鼠在施與抗利尿激素(和催產素非常類似)之後,就變成忠誠專一、兩相廝守的老鼠了。
更多精采摘文,請上啟示出版部落格http://ap97125343.pixnet.net/blog
【我的迴響】
儘管人生的問題永遠沒有標準答案,但我卻很清楚我人生的意義是在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找到茫茫人海中自我的定位,我要用生命來豐富我的人生,而非一串被堆砌的日子。
儘管「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何況是我們渺小的人類呢?不過我還是想活出我個人的光與熱。
我努力的在我工作的崗位上發揮影響力,做一位稱職的傳道授業解惑者。以自己治學修身的身教勉勵學生深切了解「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道理,踏踏實實的累積個人發光發熱的實力,千萬不可心存僥倖,妄想一步登天,這樣至少可以減少社會犯罪事件。雖然明知「生也有涯,知也無涯」,然而生命過程中,知識可以給我們力量與喜悅,穩定徬徨的心。隨時領受「陽春照我以煙井,大塊假我以文章」美好心情,把握家人患難與共,相濡與沫的相處歲月,大限來時,一切無憾!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