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貼 < 漁撈是盲目的,而造成的浪費也是巨大的>  

       伴隨漁船進港的海鷗叫聲,是經常與大海及捕魚相連的刻板印象之一。這些度假的影像其實掩蓋了海中捕魚的一個重大問題,那便是拋棄物及混獲。因為海鷗會耐心等待漁夫將他們不感興趣的魚廢物丟到船外,接著便衝向前飽食一頓。事實上,當漁夫將釣竿拋入水中時,儘管他經驗老到,還是不知道究竟是海鰻、無鬚鱈,或是鯊魚會上鉤,也有可能是海鳥。即使他用漁具鎖定特定物種,他的漁法大多不具選擇性。幾十或幾百公里長的延繩釣便是如此。無數魚鉤以誘餌吸引魚兒上鉤,不過它們也可能釣到鯊魚、海龜,甚至是海鳥。刺網或是拖網可能將牠們困在尼龍網眼當中。
       漁撈是盲目的,而造成的浪費也是巨大的。如果我們將漁撈與打獵相較的話,它便顯得很可怕。那就好像我們決定拿炸彈或毒藥將整座森林的動物殺光,為的只是獲得有經濟利益的物種―海洋族群遺傳學家尼爾斯•萊門(Nils Ryman)直言無諱地表示。陸地生態學家有理由為這些作法感到驚訝。這種事情若發生在森林裡,必定會遭到眾人譴責。
       所謂的「混獲」通常指的是非目標物種。而拋棄物指的是被丟回海中的物種,牠們有時是活的,不過經常是死的。事實上存在著許多種狀況。英文中存在著十八種以上的字眼,用來指稱海中拋棄物,分為有意或無意被捕獲,是否為禁捕物種,是由合法漁民或幽靈船隊所捕獲⋯⋯等。被無意捕獲的物種非常多樣化。我們可以發現未販售的魚類,或是有在販售、但體型太小的物種,此外還有海鳥、烏龜、哺乳動物,或是人們不知如何處置的海洋無脊椎動物。
       漁撈是承襲自舊石器時代的最後一項大型採集活動,不過極為複雜的科技,以及船上相當有力的馬達,讓這項活動變得極具毀滅性,而拋棄物及混獲也大量增加。人們開始注意到這些損害不過十幾年的時間―當時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表了首批全球評估報告。
       就魚類來說,人們多少可以接受這個現象,因為物種數量還算豐富。可是就鯨魚來說,損失很快就成了嚴重問題。鯨魚的體型、力量,以及漁民所冒的風險,使得漁民經常不得不將他們剛捕殺的動物拋棄在海中。在南極洋及北極洋,由於浮冰可能為船隻帶來危險,船隊經常會拋棄許多剛捕殺的眾多鯨魚。一位在一八五三年登上捕鯨船的外科醫生列舉出一些船隊,他們平均每十次有八次會失去剛擊中的鯨魚。有時這些死去的鯨魚被撈回時,經常已解體得不成樣,使屍體無法再被使用。隨著捕魚技術及船員熟練度的改善,漁獲量也隨之增加。十八世紀末時,被擊中並被加工為鯨魚油及其他產品的鯨魚比例為百分之三十到六十,不過這仍然很低。自一七三○年起,巴斯克人便告發這些損失,我們認為這些損失又加速減少格陵蘭與加斯科尼灣的鯨魚數量。
       即使漁民根據鎖定的物種,採用合適漁具,或是到這些物種集中的海洋地帶捕撈,還是有可能捕抓到其他物種。而許多參數也使得他不得不扔掉一部分捕獲物,包括魚的體型可能太小,貨物過多會把價格壓低,漁獲量多到無法處理,或是魚群的年度總容許捕獲量已經達到了⋯⋯所有這些非目標死魚便從甲板被扔到海中。因此,在加斯科尼灣所使用的拖網,原本是設計來捕抓江鱈與無鬚鱈的,卻也會捕獲數量驚人的其他海底物種、珊瑚、軟體動物、海藻、環節動物、多毛綱環節動物、蛾螺、海龜、水母、寡毛綱環節動物、螃蟹、各式各樣的魚類⋯⋯這是一場不可思議的大屠殺。
       人類只食用相當有限的魚種,這一點又加劇混獲現象。舉例來說,在表層魚類漁場中,我們估計有一百八十六種物種被捕抓,當中有七種(鯷魚、鯡魚、南非及日本沙丁魚、柳葉魚、竹筴魚、鯖魚)代表全球漁獲物的一半。
       海中拋棄物很難量化,因為在這個領域並不存在著可靠的官方統計數字,儘管多位研究者試著做出評估。在這方面,仍然是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具權威性。艾佛森(Alverson)與合作夥伴在一九九三年發表一份報告,仔細檢查了所有他們找得到的關於海中拋棄物及混獲的出版品,全部大約有八百二十份研究。他們因此得以為五十五種捕獲物,以及六十三種海上拋棄物,建立一份全球性的資料庫。
       他們的分析證明了問題的嚴重性:估計每年有兩千七百萬噸生物被拋棄海中,而一九七七年的漁獲量為七千七百萬噸。換句話說,這一年的混獲超過全球總漁獲量的三分之一。這個數字一宣布,眾人一陣愕然,這表示許多生態系統失去了稚魚―原本應留待日後再捕抓的―以及許多保育類物種白白被毀滅。這個巨大的數字其實符合海中拋棄物的最小估計值,而休閒漁業並沒有被算進這些統計數字裡。在西北大西洋有歐洲漁場在運作,當地的拋棄物據估計為三百七十萬噸。在加斯科尼灣的無鬚鱈拖網漁場,總漁獲的一半被拋棄,而在諾曼第布列塔尼灣的灰鯛拖網漁業中,目標物種重量不到總漁獲的三分之一,被捕的魚有百分之三十體型過小,科學學院在二○○三年的報告中如此指出。
       在拋棄物及混獲方面,不同漁場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有些漁場可以捕獲它們所販售的物種,像是亞洲或非洲的許多人工漁場,其他漁場則會帶回許多「不受歡迎」的物種,牠們會從甲板上被丟出去,可是那時牠們已經死了。艾佛森估計拋棄物的數量介於一千八百萬到三千萬噸之間,並將矛頭指向熱帶蝦漁場。光是這些漁場便有將近一千萬噸的拋棄物。要在印尼、泰國或菲律賓捕抓一公斤的蝦子,估計需要捕抓五到十公斤的生物、小魚、海葵、海星或小螃蟹。運氣好的話,某些漁場對海洋動物區較不具毀滅性,像是槍烏賊、烏賊或是章魚漁場。但也不要因此便認為,製造較少混獲的漁場,例如鮪魚圍網漁場,便可以被稱為環保或是永續漁場。不見得如此,而且差得很遠。
       二○○五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基蘭•凱勒爾(Kieran Kelleher)更新並豐富艾佛森的報告。根據他的估計,在七千八百三十萬噸上岸的漁獲中,有七百三十萬噸的拋棄物,也就是佔百分之九,而非先前報告所提出的百分之三十五。情況明顯改善。這些數字被宣布之後,德克•賽勒(Dirk Zeller)與丹尼葉•波利還是解釋,這並不是真的好消息。他們並不否認拋棄物減少,可是認為這是因為十年來,許多新物種被販售作為食用,而沒有被拋棄的緣故。對他們而言,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字所顯示的,反而是全球漁獲量大幅減少。
       因此拋棄物的減少其實也令人擔憂,要如何加以詮釋也很棘手。突尼西亞的加貝斯灣(Gabès)是地中海最重要的養殖場之一,在此作業的拖網漁船的例子有助於我們了解這一點。在一九八○年代,沿海漁場的拋棄物,為每小時的拖網捕魚製造五百公斤的拋棄物;到了最近則是下降到二十公斤。蝦子漁場也有類似的下降狀況,就每公斤被捕獲的蝦子而言,拋棄物的重量由九公斤降到兩公斤,但是漁場並未採取任何特別措施。突尼西亞研究人員對此所做出的解釋是,加貝斯灣眾多的底棲物種數目豐度大量減少。因此無須興高采烈,拋棄物的減少似乎與海洋動物區的摧毀有關,而非漁撈作業明顯改善。      

 ↑本文摘自《沒有魚的海洋》 第三章──漁撈,盲目打獵/ 山岳出版 ‧ 日月文化出版集團

延伸閱讀:
>  【贈獎迴響】為魚發聲,串連拿好禮 
> 【新書介紹】沒有魚的海洋──揭開超級掠食者的大屠殺真相
> 抓魚、吃食與養魚
> 甚麼!我的鱈魚堡呢?
> 只為了一道珍饈,每年有大約三千萬至五千兩百萬的鯊魚被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寶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