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53 試讀《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

 

373317_542390185790086_1510295958_n   

 

書名:《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

作者:潘蜜拉.杜克曼 (Pamela Druckerman)

譯者:汪芃

出版社:皇冠文化

出版日期:20121227

 

 

 

【試讀心得】

 

嚴長壽說,台灣近幾來很流行用一個字形容台灣。他認為最恰當的一個字是「寵」。台灣如今是大人寵小孩,政治人物寵選民,政府官員寵民意代表的社會。如果校長必須透過教師與家長投票遴選,那麼為了討好「選民」,而不敢全力作為與治理,這對學校的發展,極為不利。我深有同感,現在台灣的社會氛圍就是是非不分,政治惡鬥,劣幣驅逐良幣,非專業領導專業的荒謬現象。人才一旦投入政治,不是隨波逐流成為政客,就是被踐踏得鼻青臉腫,成為政治屠宰場的犧牲品。如果教師膽敢不寵家長、學生,那肯定被告得滿頭包。醫生如果想救人,就得準備接受應接不暇的醫療糾紛……大家想想,在我們享有這麼幸運的民主自由之時,是否濫用了它?是非不明的民主」荼毒了我們的政治、經濟、教育……受害最深的就是教育!現在教育現場的老師誰膽敢得罪學生,如今所有的老師都是通通棄守繳械的病貓,台灣如今根本沒有教育可言,但也沒有人敢講真話!

 

 

從小孩寵到大人,結果台灣的整個命運落得如此淒慘下場!台灣的經濟曾經是亞洲四小龍的龍頭老大。教育的優良表現也曾經是英美各國取經的典範國。但是曾幾何時,台灣的教育越改越糟糕,國民素質越來越差,年輕啃老族不肯屈就辛苦低薪的工作,反正就推給無能的政府去承擔一切罪名。遊手好閒的年輕人可以輕易的為錢財親手弒親,近年來屢見不鮮,整個社會治安付出極大的代價!禮失求諸野,那就請皇冠出版的《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為慌亂的台灣人提供線索,稍解迷津吧!

 

 

美國媽媽,英國爸,在法國歷經懷孕、待產、生產、教養過程中種種不同文化的衝擊。讓我們看見台灣父母及教育界奉為圭臬的美式教育遇上優雅的法式教養所產生的焦慮、自我質疑、否定與檢討,真是趣味十足!身為台灣教育最前線尖兵的我,曾經備受尊重,然而卻被「美式教育」K得滿頭包,既心痛又挫折,深感「台灣教育已死!的我,看到《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本來以為會有什麼驚艷的新理論,然而意外收穫的卻是讓我有股邪惡的竊喜,覺得高傲優雅的老法可紮紮實實的替咱們台灣教師狠狠的報了一仇,該死的「美式教育」!

 

 

一個人必須學會順從,才能懂得違抗!

 

英美合作的產品,在法國製造,有個歐洲人外表的baby,一出生就陷入到底應該接受「美式教育」,還是「法式教育」的迷陣中。可是決定權並不在父母手上。「手抱孩兒方知父母恩」,這是中國式的思維;「生小孩=睡眠不足」這是美式思維;法式思維是「他/她會過他的夜嗎?」意思是晚上會折騰父母嗎?思維、說法不一,但探討的卻是同一件事哪!根據數據而言,一歲以內baby的美國父母,若能連續睡上四小時就算很幸運了。聽說「半夜三點baby會在床上開party!」 這還是小case呢,可憐的父母都得完全配合小霸王的需求。而作者潘蜜拉夫妻為baby的「睡眠策略」著實奮戰了好一陣子,卻都一一敗下陣來,最後只好順其自然,努力撐過每個無情的夜晚,根本不知痛苦的煉獄何時是盡頭?期間也努力請教過不少baby一兩個月就搞定「過他的夜」的法國新手父母,但都沒有人可以告訴她秘訣,因為法國父母都說自然而然的baby就這樣啊!

 

 

盲目聽話指會貶低一個人的價值,但有意識的聽話,卻有助成長!

 

直到孩子一歲多,潘蜜拉發現他的孩子不但搞不定睡覺,連生活習慣也亂七八糟,會尖叫,吃飯只有幾分鐘的短暫興趣,還嚴重偏食,然後接下來就進入十九層地獄,造成可怕的災難。反觀周遭的法國小孩、baby都是心滿意足的靜坐在餐桌椅子上吃著魚,吃著蔬菜,既不尖叫也不哭鬧,慢慢的吃,優雅的吃,周圍也沒有食物的殘骸!他們的父母都氣定神閒優雅的吃著美味的佳餚,優雅的喝著咖啡!她才發現代誌大條了,難道法國小孩的基因比美國小孩冷靜嗎?或是其中有威脅或利誘呢?法國小孩的文明感與法國大人的高傲著實刺傷老美的自我優越感!

 

 

法國父母不認為一味的稱讚對孩子有益!

 

國情不同,文化也殊異,美國社會鼓勵特立獨行,法國人講究必要的「框架」,這就是潘蜜拉遍尋不著的「葵花寶典」!法國人是從baby一出生就開始著手「框架」,首先從「睡眠教育」開始,法國人主張「觀察」baby,當睡眠中的baby哭鬧,他們認為要慢一會兒哄他,這叫「法式停頓」,讓baby先學著安撫自己,不要一有風吹草動就急著回應,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要建立這種態度,這也將對baby的睡眠有深遠的影響!法國柯恩醫生說:「若父母對於小baby夜裡的哭鬧能沉著以待,別立刻回應,就能培養出晚上睡得好的baby。如果父母太過神經質,baby就會習慣在晚間醒來,造成父母極大的折磨!」

 

 

兒童的自由必須建立在明確的規範上,家長應該維持權威—by盧梭

 

施行「法式停頓」:

理由之一:是因為那些翻來覆去及嚶嚶哭聲指是自然現象,若父母太緊張急著去哄去抱,反而造成嬰兒睡眠中斷,反而適得其反。

理由之二:若是每次哭鬧都有大人來安撫,就會養成被安撫的期待,這麼一來,baby的睡眠列車就會脫軌了。所以賢明的父母一定要學會「觀察」,並判斷何時真的需要餵奶或擁抱。正確的判斷與行動,才能給baby一個學習的機會。而且要越早實施「法式停頓」就越不需要訴諸「讓baby哭到聲嘶力竭」的殘忍絕招。「法式停頓」就是一種睡眠教育,一定要在四個月以前完成,否則不良習慣養成就來不及了。

理由之三:「法式停頓」可以培養baby的耐性,這應該是我們教育理論裡的「延緩滿足需求」或「等待」。只是新一代的父母太溺愛孩子,反而剝奪了孩子學習「等待」的契機!

理由之四:「法式停頓」就是父母在傾聽baby的需求,「停一下」對父母、對孩子都是一種學習,否則盲目的貝孩子與取與求,可能救教育不出具有耐性優雅的孩子了!

 

 

《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的美國作者潘蜜拉利用精確而眾多的數據,以科學行為觀察及實驗結果來檢驗美、法兩種截然不同教養方式的優劣。甚至研究結果指出睡眠品質不佳或受到干擾的幼兒比較易怒,有攻擊傾向、過動、容易衝動,控制失調,學習及記憶能力都受影響。此外也比較容易發生意外,甚至有新陳代謝及免疫系統偏弱現象,整體生活品質較差。經過長期追蹤,法式教養實驗組的孩子心理安定,情緒起伏不大,不易緊張兮兮,他們的成長甚至影響父母的情緒及婚姻狀況。

 

 

教育是個不容動搖的框架,而在框架裡要給孩子無拘無束的自由!

 

法式教養的重點在於訓練小朋友學會「等待」、「自制」,才能享受到真正的「自在」。他們所謂的「乖」並非毫無主見的假溫馴,而是要「冷靜而有智慧」,並且運用自己的判斷力,同時意識到尊重其他人的存在。教小朋友「冷靜而有智慧」,就是暗示小朋友天生就有智慧,能理解自己所處的環境,也能控制自己。當父母對孩子說出要「冷靜而有智慧」,就是表示他信任孩子有能力做得到。「冷靜」並非無聊,而是「要有耐心」,可以在合適的時間、地點做自己開心的事,擁有多彩多姿的生活經驗。凡事「有耐心」的「等一下」,專注於當下所做的事,無形中就培養出面對挫折的能力。法式教育的重點就是培養孩子「別急著吃棉花糖」的忍耐力學會「處理挫折」是法國孩子人生的核心能力,無法面對挫折的孩子是不健康的,不能教孩子面對挫折是失職的父母!

 

 

框架很重要,沒有框架就會迷失方向!

 

教育乃是百年大計,不管政治、經濟、治安、醫療……人類的所有文明進程都需要倚賴成功的教育去達成。近年來台灣的社會問題,追根究柢乃是我們拋曾經引以為傲「禮義之邦」的所有一切,傾其全力追求「美式改革」!因此早早失去我們原本的「準繩」與「規矩」,古有明訓:非規矩不能定方圓,非準繩不能正曲直。我們一向奉守的「準繩」與「規矩」正是法國教養中的「框架」!法國人說只要不偏離「框架」, 一切自由,這樣的思維豈不是與我們的「準繩」與「規矩」不謀而合!我從小就是在這樣良好的家教中成長,因此在師長心目中就是個知書達禮的學生,學業成績永遠名列前茅,從不需要父母煩憂,人際關係也非常圓滿。職場上,我也深受家長學生愛戴,教育工作讓我享受極大成就感,學生更愛課堂上學養豐富,幽默風趣的我,我是家長非常安心放心託付的優良教師。直到我轉調天龍國教書,才一切變調!天龍國的家長自恃社經地位高﹙其實也普普啦!自我催眠吧!﹚,家長團體勢力龐大﹙因為閒閒美代子不上班的媽媽極多﹚,介入學校校務極深,動不動就是召開記者招待會。近幾年來年年上報、上電視者就是敝校,敝校盛產「直昇機家長」,所以老師校長深受其擾,但是這年頭民粹作祟,人民最大,人民的聲音最青,不管對與錯,只要召來媒體一切就能如意,我深深以為這些短視的家長傷害教育極大,傷害自己的孩子更大,因此敝校也是製造「小霸王」的發源地!

 

「冷靜」、「節制」、「耐心」、「等待」、「自我尊重」、「尊重他人」、「快樂的獨處」,就是法式教養成功的關鍵,而且越早開始訓練,父母就可以越早找回自在的自我時間,優雅的喝咖啡又有什麼難呢看完《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才知道我的父母以也頗有法式眼光,就是以這種方是把我教養長大的。一切就是這麼自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中、法皆然,只是法國人民族自信心強,他們堅持他們所相信對的文化,而台灣人原本已經就擁有比老美更優越得較養方法,而我們卻把它全盤丟棄,現在卻從法國人那裡找回,你要珍惜失而復得,還是認為「法國進口」的舶來品比較好!?

 

 

 

非常感謝皇冠出版所提供可以找回民族自尊的試讀機會!

 

 

【本書簡介】
從紐約搬到了巴黎之後,美國媽媽潘蜜拉發現法國人除了品味獨特,連帶孩子的方式都很不一樣。
⋯⋯當她還在因九個月大的女兒半夜會哭醒而睡眠不足,法國友人的寶寶卻兩個月大就一覺到天亮。當她的女兒到了一歲半,在餐廳亂扔食物、亂跑亂跳,同年紀的法國小朋友竟能乖乖坐著等上菜,而且不挑食。當她和美國媽媽們忙著替孩子勸架,只見法國小孩在一旁自得其樂地玩,法國母親們則自在地聊天!
為什麼法國小孩不但快樂活潑,而且教養好,自制力超強?潘蜜拉觀察到,這是因為法國父母心中自有一套育兒法寶
法式停頓:孩子哭鬧時先別急著衝過去,這點從寶寶出生起就適用,是教導他學著與自己相處的重要第一課,可以培養他面對挫折的能力。
嚐一口就好:沒吃過或不喜歡的食物不用全吃完,嚐一口就好,雖然只有一小口,卻是幫助孩子不挑食的第一步。
打從心裡相信:對孩子說「不」時,打從心底相信這條規定,並信任他做得到。父母的堅定,是帶給孩子安全感的第一座靠山。

【作者簡介】
潘蜜拉.杜克曼(Pamela Druckerman
就像所有女人一樣,潘蜜拉擁有讓她忙得團團轉,卻也甜蜜快樂的多重身分。
她是個好妻子,有一個深愛她的好丈夫;是個好媽媽,有一個女兒和一對雙胞胎兒子;同時,她也是個不忘愛自己的好女人。
身為暢銷作家的她,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曾任《華爾街日報》外交線記者,替《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美麗佳人》雜誌撰稿,並曾應邀上全美知名的電視節目「今日秀」與廣播節目「晨間新聞」受訪。
從結婚到懷孕生子,潘蜜拉人生的重要歷程都在巴黎度過,而真正把她和法國文化緊緊連結在一起的,則是法國式教養的智慧。法國父母和小孩之間令人羨慕的親密關係讓她明白:只要願意調整對於親子關係的觀念及對孩子的期待,做父母會更輕鬆,孩子也會更快樂。【作者簡介】
潘蜜拉.杜克曼(Pamela Druckerman
就像所有女人一樣,潘蜜拉擁有讓她忙得團團轉,卻也甜蜜快樂的多重身分。
她是個好妻子,有一個深愛她的好丈夫;是個好媽媽,有一個女兒和一對雙胞胎兒子;同時,她也是個不忘愛自己的好女人。
身為暢銷作家的她,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曾任《華爾街日報》外交線記者,替《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美麗佳人》雜誌撰稿,並曾應邀上全美知名的電視節目「今日秀」與廣播節目「晨間新聞」受訪。
從結婚到懷孕生子,潘蜜拉人生的重要歷程都在巴黎度過,而真正把她和法國文化緊緊連結在一起的,則是法國式教養的智慧。法國父母和小孩之間令人羨慕的親密關係讓她明白:只要願意調整對於親子關係的觀念及對孩子的期待,做父母會更輕鬆,孩子也會更快樂。

arrow
arrow

    寶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