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試讀改變命運的《再見魔球》
作者:東野圭吾
原文作者:Keigo Higashino
譯者:王蘊潔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12年03月26日
【試讀心得】
一顆「魔球」,兩條人命,兩個家庭的破碎!一個不真實的執念,犧牲兩個前途似錦的棒球明日之星,這樣值得嗎?
明明是個充滿希望與夢想的故事,怎麼會扯上血腥的凶殺呢?只能說「一念之執」帶來的不止是夢想的幻滅,也帶來生命的毀滅!
何謂「魔球」?到底是威力十足,無人能敵的球路,還是心魔所生的假想球?它真的存在嗎?或者只是曇花一現的偶然?抑或是手臂運動傷害所帶來的副產品?如今隨著武志的死亡,答案真相也只能隨之埋入土中!
讀完《再見魔球》,令人不勝唏噓,不禁感嘆人世間的幸福真的只有一種樣貌,然而不幸卻有千百種不同的呈現方式,也有千百種的導因。心裡還在替武志盤算「如果」他沒有錯誤的固執,就不會有如此慘烈的「結果」與「後果」!那麼是否不幸往往起因於人心一時的貪念,一時的愚昧與執著呢?即使錯誤執念的背後是一段感人的報恩故事,但畢竟造成的傷害,竟然得要拿命來償,代價何其慘烈啊!
東野圭吾擅長校園推理小說,更擅長描寫年輕世代投入運動的清新身影,並將之鋪陳為關於運動員的謀殺推理小說。他對各項運動的專業知識非常深入,閱讀過程中讓讀者不得不嘆服他所下的功夫。他除了說故事之外,更在謀殺推理的元素背後,埋入人性關懷的議題。因此讀者在飆腦之外,還感受到作者溫馨敦厚的用心!例如《畢業》描寫劍道選手的故事,除了推理解謎層面引人入勝的魅力,還針對大學生畢業前夕的浮動心緒、人際關係的糾葛、友情愛情面臨的考驗等等,非常寫實地描述人生重要階段轉換的無奈與抉擇。《鳥人計畫》探討的是跳台滑雪選手為了贏得比賽,不惜將人機械化的殘酷訓練。《再見魔球》乃是為了保住自己運動員生涯,而不惜追求旁門左道的方法,甚至不惜殺人,最後更以自殺來故佈疑陣的謎團故事。
故事剛開始有如從四面八方輻射而來的疑陣佈局,深扣人心,緊緊抓住讀者的專注,繃緊讀者推理探索的神經。但是讀者卻苦於毫無頭緒,每件教警方疲於奔命的案件分散了讀者思考的焦點,似乎每件案子都各自分屬,毫不相干……但是隨著劇情的推展,警方的抽絲剝繭,逐漸收線,才發現東野圭吾佈局埋線手段的高明,看似毫不相干的案件卻萬宗歸於一。命運之神將所有原本不該相遇的人因棒球,因東西電機而糾葛在一起。到了此時,原來每個破碎凌亂的片段,像斷了線的串珠終於可以用線將點點滴滴串起,還其原本面貌,所有的碎片也終於可以拼出一幅完整的拼圖。所有的懸疑、伏筆都有了合理的解釋,這就是推理小說家們的功力,也是讀者最享受的時刻。作者藉書中人物互動,劇情起伏與讀者在協奏、合奏一首扣人心弦的交響樂章。然而也可以說,讀者更是作者最佳的共舞搭檔,兩者在心靈、情緒上一起翩翩起舞,過程中最享受的樂趣就是解謎的過程與謎底揭曉的快感!
東野圭吾的青春推理作品總能帶給人永不褪色的新鮮感動。他說「我的創作類型是在腦海裡先有影像再寫成文章,而且娛樂性優先於文學性,所以他的作品總是充滿畫面與氛圍,例如球賽九局下半,球場上的緊張凝重氣息深深感染我的情緒,還有武志被殺的現場,血跡斑斑讓讀者彷彿親臨現場,同感哀傷痛失一位天才投手,棒球隊到底如何維續,故事還能進展下去嗎?
「性格決定命運、態度決定成敗」,武志是個個性非常剛烈的天才選手,與其說他是棒球天才,倒不如說他是個目標明確,堅持到底的努力型選手,如果沒有意外,應該會有非常輝煌成功的未來!而且從他策劃放置炸彈,綁架自己的父親,殺人事件中看到一個縝密心思的犯罪天才!如此冷靜、冷漠、冷血的形相真的超越一個高三學生身心所能負荷的成熟。歸根究底應該可以說是從小坎坷的身世造就他不向命運低頭,堅持理想,付出異於常人的苦幹實幹的努力,身心都非常超齡,本該成為一個非常成功的明星投手。但是被拋棄的憤怒,與母親的委屈,舅媽日夜的辛勞,還要忍受無賴的糾纏,這一切糾葛出他異常的個性,冷漠難以親近,喜怒不形於色,心靈灰暗陰沉,報復心極強,《再見魔球》裡的悲劇就是導因於他的異常個性。否則以他努力、不服輸的態度,絕對可以擁有非常成功的未來。然而他厭惡人家不遵守諾言的強烈個性,卻讓一切玉石俱焚,讓一切希望夢想幻滅,真是性格毀了他的前程!所以完全改變了武志的人生,這顆「魔球」成了他人生勝利的終點,同時也是悲劇的開始!導致壯至未酬身先死,不但無法守護一心想守護的家人,還賠上自己燦爛的身家性命,留給活人不可抹滅的哀痛,身為讀者的我不禁深感同悲!
非常感謝皇冠文化所提供精彩警世的試讀!
【內容簡介】
在震驚全場的魔球之後,是勝利的終點?還是悲劇的開始?
「江戶川亂步賞」最終入選佳作!
「這本推理小說真厲害!」年度最佳推理小說TOP20 !
日本熱銷45萬冊!
亞馬遜讀者書評4顆星大力按讚!
開陽高中的黃金搭檔──天才投手須田武志和捕手北岡明雙雙被刺身亡,須田的黃金右臂甚至被整隻鋸下,下落不明。兇手的樣貌和殺機都成謎,兩起案件唯一共通的線索,便是北岡曾在紀念照寫下、並一同出現在須田屍體旁的「魔球」二字。隨著調查越發深入,高中生兇殺案的背後,竟隱藏著大企業不可告人的機密和一觸即發的炸彈危機!當「魔球」真實的樣貌越來越清晰,原本滿心以為會隨著死亡永遠沉睡的秘密,也將完完整整地攤在陽光底下……
當秘密不再是秘密,甲子園中央的身影,竟是旁人無法想像的孤獨與悲涼!
「如果說讓東野圭吾踏入推理文壇的青春推理小說《放學後》是「起點」,那《魔球》就是他站在起跑線之前的投影。或許本作不如作者後期的作品那麼成熟,但讀者可以從中看到東野圭吾開始寫作時流露出來的熱情,那是一種不經修飾、洋溢著青春與雄心,期待藉著推理小說在文壇上大展拳腳的氣魄。」──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得主‧陳浩基
【名家推薦︰】
【推理作家】林斯諺、【推理作家】冷言、【敦南新生活版主】ZEN大 聯合推薦!
【島田莊司推理小說?得主】陳浩基專文導讀
「東野寫出了棒球選手以及其他任何運動選手都可能面臨的殘酷現實,以悲劇的方式呈現出高中棒球的陰暗面。」
----冷言
「以日本高中棒球界為題材的推理小說,透過錯綜複雜、懸疑萬分的情節,深刻敘述了一名天才投手的孤獨寂寞、對棒球的熱情,以及面對生命的方式。對於棒球生態有一定程度的描繪,推理過程更是有著抽絲剝繭的樂趣,不到最後無法窺知全盤真相。本作延續東野圭吾的『寫實派本格』風格,編織謎團之餘仍著重人性情感的刻畫,讓人在讀畢之後強烈感受到情緒的衝擊。喜愛棒球、推理的讀者絕對不容錯過的精采佳作。」
----林斯諺
魔球:東野圭吾小說的原型機
自從東野圭吾宣佈,以後新作品不再授權中文版後,對於不懂日文的書迷來說,東野的小說是讀少見少,越來越珍貴。
《魔球》雖然比不上日後作品的成熟洗練,解謎部分也有許多粗糙與牽強之處,卻對人性中難以簡單一刀切割的模糊灰色地帶的探索,和著重犯罪人物的心理狀態之描摹描寫,已有了大致的雛形。
好的犯罪推理小說能讓人享受解謎之樂趣,然而,優秀的推理小說卻能讓人在謎題解開之後,更深入思考,「究竟一個人為了什麼原因,要如此大費周章地犯罪?」犯罪動機與犯案手法兩者之間,必須是「正比」關係,才真能令讀者折服!
某種程度上來說,《魔球》可以當作東野圭吾小說的「原型機」來看待。日後許多小說都能看見《魔球》的身影隱藏其間,堪稱是東野從生澀邁向成熟的關鍵一冊!
---敦南新生活版主 zen大
【作者介紹】
東野圭吾 (Keigo Higashino)
1958年生於日本大阪市,大阪府立大學工學部電氣工學科畢業。曾在汽車零件供應商擔任工程師,1985年以處女作《放學後》獲得第31屆「江戶川亂步賞」後,隨即辭職,專心寫作。1999年以《秘密》一書獲得第52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賞」,2006年又以《嫌疑犯X的獻身》榮獲第134屆「直木賞」,更憑此作入圍2012年度,由美國推理作家協會主辦的「愛倫‧坡獎」年度最佳小說獎,不僅成為史上第一位囊括日本文壇三大獎項的推理作家,更是第二位入圍「愛倫‧坡獎」年度最佳小說的日本作家。
早期作品以校園青春推理為主,擅寫縝密精巧的謎團,獲得「寫實派本格」的美名。後期則逐漸突破典型本格,而能深入探討人心與社會議題,兼具娛樂、思考與文學價值。其驚人的創作質量與多元化的風格,使得東野圭吾成為日本推理小說界超人氣的頂尖作家。除了社會推理話題巨作《徬徨之刃》、懸疑感彌漫的本格推理傑作《十一字殺人》、耽美詭異的《迴廊亭殺人事件》外,讀者期待影像化的《美麗的凶器》、挑戰「倒述推理」全新手法的《布魯特斯的心臟》、連續入圍「日本推理作家協會賞」的《天使之耳》、人性劇場的最高傑作《異變13秒》、「鵝媽媽童謠」為主軸的《白馬山莊殺人事件》、極致「復仇」之作《黎明破曉的街道》,以及揭露運動界內幕的《鳥人計畫》和可視為東野以人性為創作基礎之原點的《魔球》。另著有《天空之蜂》、《學生街殺人》、《面具山莊殺人事件》等書(暫名,皇冠將陸續出版),其中多部作品並已被改編成電視劇、電影或漫畫。
【譯者介紹】
王蘊潔
翻譯的文學作品數量已超越體重。臉書交流專頁:綿羊的譯心譯意
【導讀】
在起跑線之前
陳浩基
如果您是東野圭吾的忠實書迷,對他的寫作生涯瞭若指掌、能如數家珍地談論他每一部作品的風格的話,您不妨跳過這篇導讀,直接閱讀正文。我相信,《魔球》不會讓鍾情東野圭吾的您失望。
然而,如果您是因為看過《嫌疑犯X的獻身》或《流星之絆》等影視作品而產生興趣,開始閱讀原作小說從而認識東野圭吾這位作家的話,我想本篇文章可以讓您更了解他的創作歷程,以及《魔球》的背景。
我的一位熟悉日本出版界的朋友說過,對日本人來說有兩個獎項特別與眾不同,一個是諾貝爾文學獎,另一個是簡稱直木賞的直木三十五賞。它們跟其他獎項不同之處並不在於地位的高低,而是「大眾的認知程度」。諾貝爾獎是國際級的獎項,得主自然備受全世界的人注視,而直木獎得主在日本社會亦同樣矚目,一位作家只要拿到直木賞,他的名字就會變得家喻戶曉,躋身暢銷作家之列。
東野圭吾在二○○六年憑《嫌疑犯X的獻身》獲得第一百三十四屆直木賞,這讓他的名字從書迷擴展至日本社會各階層,以他的作品改編的電影和電視劇集一部接一部上映,從沒間斷。
雖然東野圭吾的作品引爆熱潮,但他的成功之路比不少成名作家坎坷。即使不提他那著名的「十五次落選」紀錄,只著眼他的得獎經歷,也相當發人深省。東野圭吾在一九八五年以《放學後》獲得第三十一屆江戶川亂步賞,之後在一九九九年憑《秘密》取得人氣突破,獲第五十二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賞,接著在二○○六年得到直木賞,奠定今天的地位。《嫌疑犯X的獻身》更在二○○六年摘下了「五冠王」的美譽,除了直木賞外,同時獲得第六屆本格推理大獎,以及在三個推理排行榜上稱雄。或許您覺得這成績表並不糟,沒有什麼「坎坷」,但我想說,請留意一下東野圭吾首奪兩個獎項之間的時間--他得到首個頭銜「江戶川亂步賞」後,相隔十四年才獲得第二個獎項。
且讓我先說一下江戶川亂步賞的由來。江戶川亂步賞創立於一九五四年,設立目的為推動日本的推理小說創作風氣、發掘優秀的新人作家。和推理作家協會賞或直木賞等獎勵該年已出版的優秀小說不同,江戶川亂步賞是一個徵文獎項,得主除了獎座和獎金外,作品更會由講談社出版,是新人一登龍門、躍進推理文壇的最佳入場券。東野圭吾在得到江戶川亂步賞後,就專心一志寫作,辭去工程師的工作,成為全職作家。然而直至取得人氣突破的《秘密》前,他一直只能默默耕耘,跟「暢銷作家」的名號無緣。雖然這段期間他沒有停下創作的步伐,但他的作品不斷地落選各項小說獎,銷量亦不大理想。我們可以只用百餘字輕鬆道出他這段經歷,再補上一句「苦盡甘來」,但從東野圭吾的角度來看,他在這漫長而沉重的十四年間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努力創作,嘗試不同的風格,祈求得到讀者(和書評家)的青睞。
東野圭吾今天的作品,累積了他二十多年的寫作經驗。他的多產和作品的多樣性源自這些磨練,在屢敗屢戰、再接再厲的逆境下,打通了邁向成功的道路。曾幾何時,「東野圭吾路線」是「一直參賽、一直落選」的代名詞,不過今天我們知道,這條路線的終點(或許不是終點而是中途站)有著美滿的成果。有人說,想認識一位作家,不妨細讀他的成名作,因為他是從該篇作品「出發」。如此說來,獲得江戶川亂步賞的《放學後》應該可以稱為東野圭吾的「起點」。
那麼,本作《魔球》呢?是東野圭吾「起跑」後的早期作品嗎?
沒錯是早期作品,但不是「起跑後」,而是「起跑前」。
東野圭吾以《放學後》獲得第三十一屆江戶川亂步賞前,曾投稿參加第二十九屆和第三十屆的賽事。第一次投稿通過了二次預選,第二次參賽,則入圍最終候補--這部「最終候補」的作品,就是《魔球》。《魔球》在東野圭吾憑《放學後》出道後,於一九八八年修稿後由講談社出版。
《魔球》是一部以高中棒球與殺人事件交織而成的青春推理小說。故事時空設定在一九六四年,那一年日本加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東京主辦第十八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世界第一條載客高速鐵路東海道新幹線通車,巨人隊的王貞治創下單季打出五十五支全壘打的日本職棒紀錄,電影院上映著《摩斯拉對哥吉拉》的怪獸特效電影。景氣和蕭條迅速交替,民間充滿著對未來的憧憬,也彌漫著幾分不安,社會上仍有不少清貧的家庭,但只要抓緊機會,窮困的人也能找到通往富裕的途徑。對戰後的日本社會而言,相較於之後經濟穩定成長的「成熟」期,這是一段青澀的「青春」時期--《魔球》的幾位年輕主角,就是在這個時代揮灑著汗水和淚水,經歷著既無情又珍貴的青春歲月。
如果說讓東野圭吾踏入推理文壇的青春推理小說《放學後》是「起點」,那《魔球》就是他站在起跑線之前的投影。或許本作不如作者後期的作品那麼成熟,但讀者可以從中看到東野圭吾開始寫作時流露出來的熱情,那是一種不經修飾、洋溢著青春與雄心,期待藉著推理小說在文壇上大展拳腳的氣魄。
我收到編輯邀請寫這篇導讀的信件時,剛好看到東野圭吾憑《嫌疑犯X的獻身》英文版獲提名角逐二○一二年度愛倫.坡獎(Edgar Awards)最佳小說的新聞。這是繼二○○四年桐野夏生的《OUT主婦殺人事件》後第二次有日本推理作品入圍,無論《嫌疑犯X的獻身》最後有沒有得獎(您讀到本文時大概已有分曉),我也能說,東野圭吾已經跑到國際的賽道上,跟歐美的推理作家切磋,讓世界各地的讀者留意他的作品。在這時候,閱讀這部起跑線前的《魔球》,饒富趣味,也讓我們一窺這位世界級作家在起跑前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