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試讀《留下我悲傷的故事》——道德崩解的見證者!

 

 

 

 2017840112082b

 

 

書名:留下我悲傷的故事

作者:蓮娜.穆希娜

譯者:江杰翰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2014/4/25

 

 

【試讀心得】

 

到底身處何種挑戰之下,會讓人性的道德尺度大崩解?

上週看了一部《絕命賭局》的電影,主題意識鮮明的宣告人在極度需要金錢紓困,解決生存的現實問題時,金錢」可以讓人一寸一寸的泯滅良知,跨越人性中的道德防線!其實殘酷的戰爭,或任何在生死交關之前,或在極度飢餓的情況下,為了「活下來」,人真的不得不甩開「文明世界」才講究的「道德」與羞恥心!在「生存」面前談「道德」,在「飢餓」跟前談「羞恥」,在「親人危難」時,談「身段面子」,通通都太奢侈了!

 

 

在豐衣足食,即使經濟景氣大亮紅燈的台灣,我們還是不時為了身上的肥肉所苦,依然到處可見網路、電視購物,醫美診所大打「減肥」廣告。所以現今當下,我們可能無法想像四0年代史稱「列寧格勒戰役」戰場上的慘烈,與飽受戰爭蹂躪的可憐百姓們,在長達將近33個月到底經歷了如何血腥慘烈的圍城之戰呢!在到處可見「餓死骨」的《留下我悲傷的故事》面前,我們要為咱膚淺的朱門酒肉臭,深深慚愧自責,即使不然,我們起碼謙卑的「知福惜福」吧

 

 

寶寶從小在窮困匱乏中成長,雖未親身經歷任何戰爭,但是故事中的戰爭,極度的物資缺乏,我倒是經驗豐富,可以如數家珍,因此我隨時都在感恩中讚美生活!唯有「行過死亡幽谷」的人,才知道「活著呼吸」的可貴;嘗過「飢餓」的人,才能體會「食物的美味」;長時間身困「黑暗」,才知道「光明」的美麗燦爛;「身繫囹獄」過的人,才知「自由」的海闊天空!

 

 

《留下我悲傷的故事》的歷史背景,寫的就是二次世界大戰中,俄羅斯被德軍長達872天的圍困中,在列寧格勒大量的工業、工廠、學校、醫院、運輸設備及基礎設施、機場及其它地區無一倖免的被空襲及長期炮轟。幾乎破壞了所有公共設施、食水、能源及糧食供應,導致列寧格勒地區空前的大飢荒,造成最多150萬人死亡。在列寧格勒,經濟上的破壞及人命損失,遠遠超過了史上任何戰役。歷史學家更稱圍城行動為種族滅絕,是納粹德國滅絕蘇聯人民的戰爭的一部份。

 

 

慘烈的戰爭是歷史的部分,但是在歷史軌跡中的才是真正的主角,人們到底如何度過死亡前的恐怖經歷?《留下我悲傷的故事》透過蓮娜(Lena)所撰寫的日記,讓我們回到歷史現場。經由她的筆,彷彿透過她的眼看見所有的苦難,這些苦難考驗人性,如何一點一滴的失去慈悲,失去親情、友情,失去人性的「可貴」!因為在飢餓中,根本就無從奢談人性的「可貴」,那是遙遠的太陽!

 

 

其實最可怕的是,你竟然在「清醒」中「惡毒」的「希望」藉由「別人的死亡」,獲得自己「苟活」的機會,這是何等的痛苦與羞愧,但現實就是如此活生生,血淋淋!這種在「飢餓中求生存」,眼見著親人死亡而恐懼,「自己以外的人死亡」是痛苦,但卻也伴隨「竊喜」,其實才是最深最大的人性折磨,「生存」讓人的道德尺規隨時退縮更改,直到最後完全麻痺!

 

 

《留下我悲傷的故事》種族滅絕」的見證史,更是蓮娜充滿黑暗、恐懼與痛苦的成長史!在「生存」的意念下,人到底變得有多殘酷冷漠與無情,甚至無恥!蓮娜在《留下我悲傷的故事》中讓我們看見所有的哀痛與絕望!

 

 

感謝大塊文化所提供精采的揪心試讀機會!

 

 10007514_10152036190083317_6906588878582430914_n

 

 

【內容介紹】
本書被譽為「列寧格勒版《安妮的日記》」,由一位少女蓮娜(Lena)所撰寫的日記,記錄時間為1941年5月~1942年5月。⋯⋯

1941
年9月9日,蘇聯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被德軍圍攻,史稱「列寧格勒圍城戰」。在長達872天的圍城戰裡,德軍大肆破壞了公共設施、食水、能源及糧食供應,導致列寧格勒地區空前的大飢荒,造成最多150萬人死亡。蓮娜的日記便記錄了圍城期間,17歲的蓮娜與家人如何在飢餓中求存,道出親歷家人死亡的恐懼與成長的痛苦。日記從百姓生活的角度切入,記錄了「列寧格勒圍城戰」這場二戰時期死亡最慘重也最持久的其中一個戰事,同時讀者也看到了一個倖存者的夢想與希望。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蓮娜選擇堅強面對,對前景抱著希望。

蓮娜的日記是道德尺度崩解的速記。我們看見圍城生活如何將人們擊垮,奪走他們的同理心,使他們變得冷漠、殘酷而且自私。每個人都想要活下去,操守和品德的觀念隨之改變,甚至出現了這樣的想法:若不與受撫養的親人分享食物,可以吃得更飽,生活也會過得更好──就連蓮娜自己也害怕承認,但飢餓難耐,而誘惑又愈發頻繁地出現。
對蓮娜來說,記述自己如何期待阿卡的死亡是日記中最悲苦、羞恥的部分。

阿卡與蓮娜母女同住,是蓮娜媽媽的好友。
「如果阿卡死了,她自己、我和媽媽都會比較好過」,蓮娜寫道,同時大吃一驚:「我也不知道自己怎麼能寫出這樣的句子」。日記中還提到了由於飢餓不得不把貓吃下,她說:「今天我們嚐到了美味的湯,裡面有肉和麵。貓肉大概可以夠吃兩餐。⋯⋯我從來不知道貓肉原來可以這麼好吃、這麼滑嫩。」在瀕臨死亡的女孩委婉的但書中,我們清楚地看見戰勝了這個慘絕人寰的時代,她堅韌的靈魂。

日記在1942年5月25日後,嘎然而止,專家估計蓮娜也許已於戰亂中死去。日記在1962年由一位神祕人士捐給蘇聯國家檔案局,直至最近由聖彼得堡歐洲大學的歷史學者Serge Yarov發現並整理出版。出版商在莫斯科尋訪到蓮娜的親戚,才發現蓮娜從872天的圍城戰裡存活下來,並活到66歲,只可惜她並沒有家人,也從來不向親友提及關於圍城的經歷。

【作者介紹】
蓮娜.穆希娜(Lena Mukhina 1924~1991)
蘇聯人,在納粹德國攻打蘇聯前夕開始撰寫本日記,17歲那年經歷「列寧格勒圍城戰」,日記細說這段期間蓮娜在學業與愛情上的苦惱,物資日漸缺乏的時候,她和母親的生活也走入困境。不管蓮娜和母親意志有多堅強,還是敵不過飢餓,母親終究離她而去,剩下她獨自面對烽煙四起的環境與繼續捱餓捱冷的生活。據專家研究,蓮娜後來獲救並撤離列寧格勒,1991年逝世於莫斯科。

【譯者介紹】

江杰翰
1988
年生於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畢業,目前就讀莫斯科大學語言系碩士班

arrow
arrow

    寶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