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讀《諾貝爾少年》——都是基因惹的禍! 

916fe04d9c29d3d25c24b2335dfc6805.jpg  

 

諾貝爾少年 (Nobel Genes)

作者:如茵.麥可斯(Rune Michaels)

譯者:賴婷婷

大塊文化出版 2011年05月25日發行

 

試讀心得

有時候謊言並非全然的惡,如果那個謊言是為了支撐一個胸中偉大的希望工程,或者掩蓋醜陋不堪的真相!

 

這時,謊言令人有努力向前的目標;有勇往直前的理由;有一個美麗的願景可資追求。其實並非所有的謊言都必須背負罪不可赦的罵名,倒是謊言一旦被拆穿,支撐希望的鷹架突然轟然倒塌,那才是災難的開始。努力的目標垮了;希望滅了;張滿風的帆破了,到底要如何繼續航行於生命之河?這時候是否寧願真相不在?!諾貝爾基因的真相正是壓垮主角媽媽最後的那根稻草!因為諾貝爾男孩正是她活著的一切理由。

 

「我是誰?」是每個人都曾經認真自我探詢過的問題,這個問號總是不停的在我們的腦海中流轉。在時間開始的那個海洋原湯,「我在哪裡?」有時候,這樣的問題會把我們困住,總得費好大的勁兒才能把自己抽離。這是否也是每個人必考的人生試題?

 

《諾貝爾少年》是個笑中帶淚的故事,故事開頭詼諧的筆調,令人不禁莞爾。但是讀著讀著,逐漸進入深思低迴的哀傷中,最後的真相竟然帶來一個極其醜陋的事實。一個處心積慮想為人類世界,製造一個人工菁英的母親,所付出的苦心與挫折躍然紙上。不知何時,在嘗遍種種失敗挫折中敗下陣來,竟然得到精神官能症——憂鬱症。經過藥物治療後,又會出現躁鬱症狀,少年覺得都是自己的錯,因為自己的表現一直不符合「諾貝爾少年」的水準。難道是精子銀行搞錯了?或是母親的基因勝過父親的諾貝爾基因?還是這種天才基因必須隔代遺傳?其中看似幽默卻也隱含淡淡的憂傷!一個中上資質的男孩,在母親過度期待中長大,逐漸喪失快樂的本質與能力,不能享有一般孩子無憂的童年。每天追逐物理、化學、天文、文學、繪畫……勉強自己去生吞活剝深奧難懂的「相對論」,卻總是好像戴著厚厚的手套去抓東西一樣。後來母親患病,他卻得反過來照顧逐漸喪失生活能力的媽媽,還時時處在擔心會被迫離開母親的焦慮中,真是令人跟著心痛。

 

我懷疑作者是否想藉著《諾貝爾少年》的故事,對天下的父母提出警示:全世界的諾貝爾得主畢竟是鳳毛麟爪,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最健康的方式就是自然天成,不可強求!得獎與否,有時取決於時空背景有時取決於社會的需求;有時是機運。諾貝爾基因並非一切!其實《諾貝爾少年》的故事正是文明時代人事物的縮影,呈現父母普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諾貝爾少年》裡的媽媽正是隱喻當今所有的父母,而男孩就是當今千千萬萬水深火熱中的孩子們。他們被過度期待,每天來往奔波於大大小小的秀場——補習班。沉重的書包,厚重的眼鏡,失去童顏歡笑的臉龐,失去光采無神的眼眸,他們會是我們所期待的諾貝爾獎得主嗎?不過故事的最後告訴我《諾貝爾少年》的媽媽其實並非因為這個虛榮的理由,是我誤會她了!極大的誤會!

 

《諾貝爾少年》的試讀本輕薄簡短,但其中情節的轉折與其所帶給人的衝擊卻遠勝其他厚重詳實的書籍。從字裡行間看見一個因被過度期許而早熟,及至母親的身心健康受損後急速長大的少年,一個自知不夠好而充滿自責的少年。雖然只能責怪基因出錯,又因母親出現的身心狀況,每天只能戒慎恐懼的過日子,深怕誤踩母親心情的地雷,真是可憐!還有他的身世之謎,父親是誰?只能自我摸索,在心中假想父親的形象,與假想中的父親對話,更是令人心酸!還有母親的親人呢?這也是他與媽媽之間不可觸及的秘密。活在這麼多不可說,不可探索的祕密中,對孩子真是殘忍的折磨!

 

人總是對於不見光的秘密之境充滿好奇,但一旦發現真相沒有假相美好時,才發現人需要美好的假相來支撐夢想,編織出來的夢想是為了遮蔽真相的殘酷與醜陋!例如「諾貝爾少年」的殘酷身世真的需要「如果她要生下我,就得找個理由好好愛我。」於是有了「諾貝爾少年」的身世謊言,這是媽媽偉大的勇氣與智慧,也是母子唯一能活下來的理由,即使是謊言也好!此時我才知道媽媽這個小女人背負多大的悲痛與羞辱活著,這正是一切不可說的謎底,也是憂鬱症的病因。說真的,還真是基因惹的禍!

 

雖然真相的醜陋與憎恨曾經重重打擊少年,他曾經想要為媽媽報仇,但是「最終極的報復並非死亡!」,他了解到死很簡單,活著才困難,他畫了一扇門,將他和媽媽共同的爸爸鎖在那扇門裡,讓他永遠在那扇門裡醒著,永遠承受下地獄般的折磨!現在什麼都沒關係了,現在再也不需要諾貝爾基因來掩蓋謊言,他的基因不是父親的!不是母親的!而是自己的!他是母親唯一的兒子!他要告訴母親不要再獨自痛苦了!他什麼都知道了!

感謝大塊文化精采的試讀機會!

 

內容簡介

我是試管寶寶,爸爸是諾貝爾獎得主。

媽媽想給世界一個驚喜,到精子銀行購買一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基因,然後生下我。隨著我逐年成長,事情變得有點不對勁,因為體內注入諾貝爾基因的我一點也不優秀,只是個普通孩子。媽媽無法理解為何我身上的諾貝爾基因不是顯性,經常用一種滑稽表情盯著我看,又笑又哭,想盡辦法讓我參加一場又一場的智商測試,就是期盼得到「你的兒子是天才」的測試結果,但每次都是失望而歸。看見媽媽失望的眼神,我猜想她心裡恨不得將我退還給精子銀行。

老實說,我在學校的成績不算差,只是名列我前茅的優秀同學很多。我最擅長的科目是美術,但諾貝爾獎根本沒有這項,這讓媽媽不是抱怨學校沒有為天才兒童量身施教,就是埋怨自己沒有為我挑對學校,再不就叨念我不夠努力。一天,媽媽恍然大悟斷定我的親生爸爸肯定不是科學家,而是文學家,於是她開始收集我的作業文章。不久後,她又改變想法認為爸爸可能榮獲諾貝爾和平獎,轉而讓我非自願地成為全球各地侵犯人權暴行的資料庫。

我就快被折磨死了,諾貝爾基因還是不肯合作。那天我氣急敗壞對媽媽咆哮:「妳乾脆再訂做一個諾貝爾寶寶好了。」這話惹哭了媽媽。我還真衰,不管我多麼事事順從媽媽,她還是會哭。我有時會夢見媽媽帶我去見諾貝爾爸爸,央求他把我拆開重新組裝,嚇得我尖叫逃跑而摔下床;有時又夢見媽媽生病,生氣責怪我不是貨真價實的諾貝爾寶寶。折騰多年後,我決定自己到醫院做DNA分析,找到我的諾貝爾爸爸。

《諾貝爾少年》採主角少年的第一人稱口吻撰述,刻畫出一個母親與兒子的夢想共同體,是個既喜感又悲傷的故事。

作者介紹
如茵.麥可斯 Rune Michaels
於冰島大學及哥本哈根大學研讀心理學,她的工作多半與孤僻的兒童有關,也是位圖書館員,其著作包括Genesis Alpha、The Reminder以及《諾貝爾少年》。目前與丈夫、女兒以及兩隻猫居住在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努力過著與所有作品截然不同的生活。

媒體推薦

「《諾貝爾少年》是本聰明且引人入勝的小說。我坐下來一口氣就讀完了,之後卻花了很長的時間思考故事內容。我自己很愛這本書,故事、角色以及文筆都棒透了。」
──詹姆士.達許納(James Dashner),《移動迷宮》作者

「這是個令人痛心且哀傷無比的故事,但卻又謹慎地透露出希望,故事中期待的心情與艱難的現實相互衝突。本書以優美細膩的文筆,審視精神衰弱的母親與機智聰明的兒子,那是個令讀者難忘的角色。」
──麥可.卡特(Michael Cart),《書單》專欄作家、評論家、青年圖書館服務協會前任主席

「這是個精巧且哀傷的故事……作者善加利用第一人稱獨白,創造出有血有肉的真實角色。主角與深受心理疾病所擾的母親相依為命,讓讀者能一窺這樣子的生活。」
──《出版人週刊》

「扣人心弦且令人深思。」
──《科克斯書評》

「值得讚嘆。」
──《青年心聲代言人雙月刊》

「這是個悲傷又令人讚嘆的故事。」
──《童書中心告示牌月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寶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