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喪禮上的故事》│甘耀明

一部從死亡開始,卻演繹出最動人的生之勇氣、愛之勇氣的小說!繼《殺鬼》後,甘耀明更加淬煉、更具飽滿情感與文字魔力的溫厚之作。

http://channel.pixnet.net/reading/event/info/772

 

媲美《一千零一夜》,

更勝《伊娃露娜的故事》!

我們這個時代最會說故事的人!

            

出生在日治時期的阿婆,長壽的祕訣,竟然是聽故事,甚至靠「故事藥」治病與排遣悲傷。當阿婆過世時,她唯一要求,是邀請大家到她的喪禮上講故事,所以路過的、奔喪的、看熱鬧的人通通來講故事了……。

我是阿婆的孫子,當然就負責在喪禮上記錄故事囉。

 

甘耀明──

這本書裡的不少故事取材自我的家族故事,由父母透過不同場合表達「生命教育」的意涵,我經過時間的醞釀才化成篇章。我的父母是這本書的功臣,本書是他們的生命足跡,我只是紀錄者。

最後,這本書的不少篇章用了詼諧幽默筆法,至少我個人這麼認為。希望讀者閱讀後能在陽光下哈哈大笑,暫時忘卻憂愁,人生就該如此。


  

甘耀明 

東海大學中文系、東華大學創英所畢業。小說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等。作品多次入選年度小說選,獲93年度小說獎。小說數次改編成電視單元劇。出版小說集《神祕列車》、《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殺鬼》,教育書《沒有圍牆的學校》(與李崇建合著)。曾任靜宜大學駐校作家,目前為兒童創意作文班老師、靜宜大學兼任講師。 


  

麵線婆的電影院

我的阿婆是老頑童,不按牌理出牌,連過身時也是。

那是寒冬之時,陽光正暖,不搬藤椅坐在屋簷下,實在對不起天氣。阿婆躺在藤椅,看著白雲在藍天這大舞台上演出,幻化無窮,多點詭麗的異想,絕對是免費又好看的電影。

在風停時刻,「白雲電影」下檔,她閉上眼休息,手中抱著阿公生前留下的臉盆,臉盆裡躺著貓。她對貓說故事,正是剛剛「白雲電影」演的,情節是一匹日本時代的戰馬渡過家門前的小河時,遭河蚌夾了兩個月,最後力竭死亡。那隻蚌靠馬血過日子,活得更好,隨馬匹橫渡大安溪,一路南下,落腳在百公里外的濁水溪。這就是濁水溪血河蚌的由來。

她說完這故事,嘆了一聲:「這時候變成白雲,飄到高處,就能看到更多故事。」接著她放慢呼吸,直到懶得呼吸,就此離開世界沒有再回來。阿婆於八十六歲過身,算長壽了。她長壽的秘訣,竟然是聽故事,甚至靠這治病。

其實,阿婆在年幼時差點死去。根據家族傳說,阿婆六歲時,生了重病,持續昏迷,死亡的大關將到來。對有十位孩子的家庭而言,損失一個會不捨,但農忙與粗活迅速的令人無暇悲傷。曾祖父要用草蓆把六歲的阿婆下葬時,曾祖母不忍,隨意膨脝個小故事,算是給「屘女」(最小的女兒)的禮物。這故事簡單不過了,一隻充滿哲學的羊如何倒立生活了半年,直到所有的羊學牠倒立。

阿婆咳了,胸部劇烈起伏,對溫暖的故事有反應。她從鬼門關跨出來,往人世間多靠一步。曾祖母認為是好徵兆,自此,她抱著阿婆,到處拜訪,邀人講故事當療藥。一則則的故事,無論悲傷、喜悅的,像良藥從阿婆的耳朵灌下,「故事藥」的療效將她從鬼門關拉出來。漸漸的,阿婆不只下床,更是活蹦亂跳,說話機伶就像嘴裡隨時能飛出麻雀。她活得好好,調皮搗蛋樣樣來,氣得曾祖母得罵她「死小孩」。

    阿婆的腦袋絕對是魔法「簞笥」(衣櫃),聽來的故事藏在裡頭。而且,她將故事收納,冬天味的歸在一起,秋天味的疊一堆。要是過了好一段時間沒聽到新故事,她會蹲在樹下,吃著烤番薯,將腦袋裡的老故事說給自己聽,將地上擺的石子當作主角,移來移去權充走位。

    這種自言自語、自得其樂的遊戲,要是發生在阿婆小時候,外人的評價是正向的「可愛、機伶、太會說話了」。等到阿婆稍長,卻批評她「怪怪的、快給恩主公當契子」。最後,有人斷論阿婆得了精神病。對老一輩的人而言,小孩能吃能幹活,只要死不了,管他得什麼病,所以阿婆自言自語的毛病,雖然特別,也沒有到達醫治地步。

    阿婆出生在西元一九二一年,沒受過教育,知識來自生活。她十二歲時,學會了她這輩子來最偉大的事──寫名字。對從來沒上過學、也沒有資格上學的小女孩而言,名字是隱形的,除非懂得用筆的力量召喚。教她掌握這道力量的是曾祖父。然而,阿婆懂得寫名字那年,曾祖父去世了,死於肺炎。阿婆每次寫自己名字時,總會想起自己父親交給她的這項唯一遺產,無比珍貴。

    曾祖父的離開,讓曾祖母難過不已,白天幹活還好,腦子沒得想,夜晚躺上床時,曾祖父的身影像鬼魅般爬進她的腦袋賴著不走。她的腦子沒得休息了,抽抽噎噎,淚水直流,老想著丈夫生前的好與壞,這時她會拿髮簪在楠木製的床柱劃一橫。劃在床頭,表示她想到丈夫的好;劃在床尾,想到是壞的。可是,她發現床尾的線條越劃越多,彷彿丈夫是惡人,來世間折磨人,而且對他的離去不諒解,這足已讓她狠狠再劃上一筆,力量之大,木柱發出淒厲刻的聲響,然後,曾祖母大哭起來。

    深夜裡,她的哭聲驚擾了阿婆。這位十二歲的小女孩,打赤腳,拿蠟燭,摸黑爬上曾祖母的床,搶下髮簪往床頭柱劃上一橫,再劃一豎,又劃一橫,沒有間斷過,把曾祖母先前劃的刻痕補成了字。原來阿婆在寫名字,整個家族的人列在上頭了,從曾祖父、曾祖母,以及十位子女都有了。

    「這眠床是一條船呀!現在開始,大家在一起,沒人離開了。」阿婆端著蠟燭說話,鵝黃跳動的燭光敷在臉上,她聰慧一笑。

    接著,阿婆爬到鑿滿了憤怒與缺憾的床尾,那刻痕好深。她照樣用髮簪替每道刻痕補上幾筆,瞧,它們成了龍葵、野兔、烏鶖、鯽魚、茶杯等圖案,線條拙劣了些,但不會誤認它物。

    「那山羊有什麼意思呢?」曾祖母問。

     於是,阿婆回憶一則曾祖父與山羊有關的故事。牠走失在澗谷,曾祖父怎麼將牠從險地帶回來。後來,山羊把曬穀場的草啃乾淨,成了省油又全自動的除草機。

    「那隻鯽魚呢?」曾祖母又問。

    於是,阿婆又講了曾祖父在溪邊淺水灘救了隻鯽魚的故事。他把牠放回河裡,魚不肯走。曾祖父便把魚養在貯水缸,魚則吃孑孓回報。牠是天然的淨水器呢!免費的。

「蜘蛛呢?」

這下,阿婆又講了一則怪事。年末大掃除時,曾祖父不忍心用掃把將屋角的蜘蛛絲清除。哪知道,蜘蛛報恩,在門口上結了強力蜘蛛網,不用怕蒼蠅、蚊子打擾了。

    好啦!阿婆的說話聲吸引了家人。九位兄姊從各自房間走來,聚在那醞釀自己生命的床邊,聽阿婆說故事。有的故事熟稔,但阿婆述說的細節超出大家的記憶。有的事件微不足道,大家已遺忘,經她重提,生動極了。在那晚,曾祖父的生命故事在大家眼前演出。就著打顫搖晃的燭火,床柱的圖案隨每則故事,搖晃線條,像黏蠅紙上不願垂死的昆蟲在努力掙扎,啵一聲,牠們離開木頭,凌空舞動,夢一樣虛幻,卻充滿力量。

    每個人不時發出笑聲,不時眼眶充滿淚水。曾祖母懂了,自己的丈夫未曾死去,只是離去,而且活在大家心中。天會亮,越來越亮,多虧阿婆說的故事,曾祖父的形象在陽光下一樣美好清楚。而那張床成了搖籃,曾祖母每晚睡去時,總會夢到最美好的畫面。

    阿婆用「故事藥」治好自己母親的悲傷。然而,阿婆也有悲傷,對這十二歲的女孩而言,以悲傷來說太沉重,應該說是她難過。沒錯,她難過世上的故事太少了,便趁天亮跑出去,到村子找故事「解渴」。

 

    這座村子叫三寮坑,阿婆出生在村界。村子像早期台灣大部分的地方,生產芎蕉、稻米、地瓜,水牛到處走動,白鷺鷥點綴天空,淳樸安靜,充滿了悲歡離合。她總是打赤腳,揮著手,奔向村莊,貪婪的找故事。她走過牛棚,拿草逗弄牛,以示友好。她走上田埂,張開手,讓隨風搖擺的稻尖搔弄掌心窩。她可以直接到廟邊的茄苳樹,那聚集愛遊戲與打架的小孩。但是,她喜歡繞路,往河谷方向走,沿途經過鳥巢、蛇窩與一座清朝古墳,這樣能看到更多故事。

她常對墓裡的人說話,好得到回應。最常得到的回應,不是沉默,是路人驚訝的說:「你們聊,我先走了。」

「那我繼續說吧!」阿婆回答完,回頭又跟古墓裡的人聊:「就你最好,不論我說什麼、罵什麼,都不會走開呀!偶爾跑到我的夢裡,誇獎我:『我躺了這麼久,骨頭生菇(發霉),幸好妳囉唆,我才覺得很生趣。來,小阿妹,我給妳一跪呀!』我說呀!墳墓裡的好兄弟,我可以繼續跟你講話,但千萬別跪了,我會折壽。對了,你以後來我夢裡也跟我講幾個故事,不要老是像剛嫁的小媳婦,委委屈屈,講個話喘得像快渴死的鯽魚。對了,說到鯽魚,我來說個有關牠的故事好了。」

沒錯,古怪的阿婆總是「碎碎唸」,於是有「麵線」這個綽號,客語是囉唆的意思。要是看過人家吃麵,吮麵條時,嘴巴發出窸窸窣窣,便能體會這辭彙多麼精準。隨年紀增長,她的綽號從「麵線」升級「麵線姊」、「麵線伯母」,最後成為「麵線婆」了。

她「不走大路、專走小徑」的怪癖,搞得自己像是躲債的傢伙。然而,她這樣做有道理的,比如之前講的,她到廟口找朋友,卻迂迴走了個僻徑,發現有的沒的。走遠路越有故事,如果加上好奇心,走了上百回的路也像第一次走時令人充滿驚艷,還能跟古墳聊上幾句。這就是阿婆。

說起來,阿婆很少離開三寮坑。她在這成長、結婚、生子、病老、死亡,經歷了悲歡離合。所以,她深信天上白雲變化就像三寮坑人世的倒影,這「白雲電影」百看不厭,也很費解,得花點想像力才能看透,即使過身前也不忘藉此娛樂一次,分享給貓聽。

阿婆常說:「快樂時,把喜悅帶給他人;悲傷的,自己哭哭就好。」可是她又說,不論是悲傷或快樂的故事,都給人喜悅。她愛聽故事,生前計畫好了,身後要求大家來她的喪禮上講故事。

她說過,她的喪禮上如果有電子花車綜藝團,車殼展開,射出七彩霓虹燈的那種呀!也可以。如果是鋼管女郎猛扭屁股,渾身起乩的那種,也可以。如果傳統的「五子哭墓」,假哭得讓擴音器爆音,也可以。她說,反正那是你們後輩的心意,她不會抗議,唯有要求在守靈時,那些路過的、奔喪的、看熱鬧的人能到靈堂前,好好講個故事,不管她有沒有聽過的都行。之後,火葬,燒個乾淨,死亡不過如此,重要是如何活過時代,而故事是唯一的足跡。一個人活過,必然有故事。

我是阿婆的孫子,負責在喪禮紀錄故事,整理成冊。這些故事在陳述時,有些沒有條理系統,端靠我整理。然而這本書所陳述的故事,不論是否誇張、詭異或悲喜,確實曾發生這塊土地,甚至是你我身邊的故事。

至於我是怎樣的人,各位讀者不用費心了,畢竟這不是在徵婚呀!


  

【活動方式】

甘耀明用了詼諧幽默筆法,寫出許多富含想像力的故事送給麵線婆。現在,歡迎大家也來寫一則故事給長輩(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讓他們可以因為你的故事感動、開心……(50字以上)

【活動贈品】 

《喪禮的故事》乙冊,共8名

  

  

【我的迴響】

說給天上的公公聽的故事

我的家族是個「色彩聯合國」:夫家姓,婆婆姓,大弟妹姓,二妹婿姓白,大妹婿姓王,我姓張。

平時我們都以名字稱呼,原本也沒什麼特別注意。

 

有一年除夕夜,全家團聚圍爐,公公突發奇想說:「咱們這個家族還真有趣,紅黃藍白四個主要顏色全都到齊了。王女婿,大媳婦你們也別自絕於咱們的彩色家族……你們想想看,王女婿和白女婿兩個人一起坐在咱們的大理石椅子上,可成了什麼字呢?」

 

咦! + 坐在椅上,豈不成了那是「綠色」嘛!

 

「還有大媳婦,你可別太賣力,扛了一家子的重責大任,好不辛苦!千萬別管太多,萬一淌了渾水,可就吃力不討好了。哈!哈!哈!」

 

!淌了渾水,那就是一身(張)囉!

呀呀呀!我這睿智又風趣的公公呀!

 

接著我們就讓孩子們加入「姓氏成語」遊戲,壓歲錢論功行賞,真是充滿文化氣息的除夕夜!

 

請聽:

黃色是帝王之色,所以有「黃袍加身」、「黃道吉日」、「黃金歲月」、「黃花閨女」等。

藍色是自由廣闊,所以有「藍天白雲」、「理想藍圖」,還有比喻名門出賢子的「藍田種玉」等。雖有些不是具有典故的成語,但畢竟是孩子嘛,開心又益智就好。

紅色(洪)熱情喜氣,所以有「紅豆相思」、「紅男綠女」、「紅繩繫足」、「紅鸞星動」、「紅光滿面」等。

白色是聖潔光明,於是有「白手起家」、「白面書生」、「白雲蒼狗」、「白                       頭偕老」、「白駒過隙」、「白髮皤皤」、「白頭如新」等。

王、白兩家聯手造出了「碧血丹心」、「碧草如茵」、「碧海青天」、「小家碧玉」、「上窮碧落」等。

紅(洪)藍成紫,可以造出「紫氣東來」、「紅得發紫」。

則是因為大媳婦,必須「大張旗鼓」的「張羅家事」,忙著「張燈結綵」,但不能「張牙舞爪」、「張冠李戴」、「張皇失措」,更不能「出口成髒」啊!

 

親愛的公公,您還記得這件事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寶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